电影院坐落于中环娱乐行,已是历史上的第三次。娱乐行顾名思义,一直以来多以用作娱乐用途为主。于1846年,这里是第一代的香港会所的所在地。1928年,第一代戏院正式兴建。而近百年来,整座建筑物经历了拆卸、改建、重建,亦曾被改变用途,直至最近英皇电影进驻,才又以电影院的姿态面世。
我们想像,如果将这些年以快镜重现,相信当中定必有很多图则及草稿快速经过。无数次改动及修正,散落工作台的草稿纸、铅笔、橡皮擦,印证着室内设计的基础,也是电影的第一阶段:草图。草拟阶段对任何创意和设计都是必经并且重要的阶段,有了草图,才能逐步将想像真实地呈现出来。电影工作者多会在拍摄前准备故事画板,仔细画下分镜、拍摄角度、地点和服装。但谁说草稿只能停留于初稿阶段?草图的美容易被忽略,但它所表达的,是最纯粹也是最初的感动。
这次的设计,初稿就是我们的成品。于是整个电影院采用朴素的颜色,呈现草图设计的单纯与美好。简单、直接,如铅笔在纸张上行走般流畅且真实地诠释草图的纯粹。
电影院有两层,各自有一个大堂,中间以一排宏丽的旋转楼梯连接着。旋转楼梯代表着设计及草拟草稿前的研讨阶段,集合并引发更多有趣的想法。观众可以从楼梯由三楼大堂步行到四楼,行走于漩涡之中,陷入更深层的想像,为进入电影世界作准备。这漩涡由多种材料组成:黑色天花、隐藏式灯光、铜色不锈钢板及镶边、金属板、白色油漆,还有金铜色栏杆。两个大堂均用上黑色金属涂漆板、木饰板、镀镍不锈钢柜台、白色云石饰面墙和米色皮面墙。利用这些不同材质的光面和哑面特性,营造出像深浅不一的铅笔画痕。三楼的餐饮部采用了黑白单色,且拥有笔直的线条。柜台由白色云石、隐藏式灯光及铜色镜面壁脚板组成,台面则以白色钢、深色白蜡和不锈钢边合成。旁边更有直纹玻璃,由黑色不锈钢边镶起,不规则的长方形并列着。柜台内铺以灰色瓷砖及明亮的圆形灯泡,照亮着铅笔素描的强烈风格。
沿着楼梯旋转上到四楼大堂,颜色轻微转调为以金铜为主,渐渐引领到铅笔草图之后的上色阶段。四楼柜台由直纹的白色云石及木饰面墙组成,与旁边曲线对照,更能凸显草图自由发挥的灵魂。
卫生间同样以铅笔素描为主调,并用各种深浅度的灰来表达。材质包括藏着灯光的黑色油漆天花、不锈钢镶边、灰色木饰胶板、灰黑纹瓷砖、白色石膏板天花、白色亮面玻璃、灰色地砖等等。用上多种相似但又不尽一样的材质,因为即使简单如铅笔素描,亦需要有复杂及繁琐的技巧和材料。卫生间内的线条鲜明笔直,好像经过精心的计算,每笔每线都准确无比。
最后来到观影厅,这里的颜色终究丰富起来,演绎着草稿的着色阶段。两款典型观影厅的座椅同样混合了深蓝、深灰和棕色,只是墙壁和地毯的颜色稍微不一样。其中一款影厅的墙壁以蓝色为主调,配以一抹绿,并铺上灰黑色地毯;另一款影厅则以绿色为主调,配以一抹紫,铺上棕色地毯。所有观影厅的墙壁都有道利落曲线,隐藏着柔和的灯光,并由深灰色木饰面胶板包围。整齐的黑色漆面天花砖,令墙壁的装饰曲线更明显。
整个电影院笔直与弯曲的线条都各自独立地站在镁光灯下,说明着草图上想像力的自由与奔放。因为创意的初衷,正是由勇敢表达想法开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