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0年代安徽合肥的大蜀山脚下,还是一片农田,丰收的季节正在秋收。十多年时光飞逝,原来的农田已被“混凝土森林” 所替代,秋收不再,慢慢变成了记忆中的片段。建筑规划从旧粮食地生成,在经济高速发展及生活水平迅速提升的今天,在这养育了几代人的土地上售卖怎样的生活方式,以怎样的观点陈述设计概念是我们需要思考的。
当不以体积为度量,房子与椅子等生活用品本质上同属是基本的起居需求。
从谷物大地生成售卖生活方式的展场,建筑入口放置瑞士雕塑家Alberto Giacometti的艺术品作导向,叠合首层长廊及二层空间形体关系,排除刻意造型,突出空间的构造性。秋收谷粒的装置为记录在地性的曾经时态,将其融入空间,以唤起人们对过去情感形体的认知。
室内陈述空间的方式,通过对立方体的体积变量,递进到不同功能属性的区域,形成丰富的功能设定和随意的动线引导,尽量减少场地的商业意图,放松空间情绪。对于空间,并没有过多铺贴造型属性的陈述,空间之间的关系都是随规划动线和空间之间的归属界定而形成。功能区间结合当地书店的运营进行组合布局,使其功能具有丰富的可持续性。
空间用大面积的木皮延续对前置谷作物概念的联系及叙述,造型的界定都是基于对功能区域的理解生成,尽可能排除太刻意造作的形体表达,这样空间的生成更单纯,更倾向于在实用主义基础上地理解建筑到空间的切换及融合。
我们更希望突出生活里产品的本身,空间不用过多的色彩表情。基于上述角度,思路上将房子产品和椅子等工业产品同属性的理解,通过兼容性高的艺术馆形式的载体进行扁平化的展示,更能引导客户多维度地理解住宅产品的理念对其未来生活的展望。
展示大厅
入口大厅
艺术长廊